每到春节前后,总有人在朋友圈发问:“我身份证上是1月15日,可春节是2月10日,那我到底属什么?”混淆的根源在于官方登记用阳历,而传统生肖却用阴历。身份证、护照、学籍档案一律按公元纪年,可属相却是老祖宗用农历排出来的,两套系统并行,自然容易错乱。

国家标准GB/T 33661-2017《农历的编算和颁行》写得明白:生肖以农历正月初一为界。也就是说,只要没过当年春节,哪怕立春已至,仍属上一年的生肖。 自问:那民间流传的“立春换属相”错了吗? 自答:命理学里确实用立春为岁首,但**日常属相、官方文件、春节联欢晚会口播**全部以正月初一为准。两套体系井水不犯河水,一个管民俗,一个管算命。
常见场景: • 1990年1月25日出生,阳历已到90年,可阴历仍是己巳年腊月廿九,属蛇而非马。 • 2001年1月20日出生,阳历01年,阴历还在龙年腊月,属龙而非蛇。 遇到这种冲突,以阴历春节为分水岭。落户、填档案时继续写阳历生日,但自己过生日、长辈问属相,一律按农历。
星座按阳历月日划分,属相按阴历年份划分,两套系统互不干扰。 举例:1995年1月20日 • 星座:水瓶座(1月20日-2月18日) • 属相:狗(1994年农历腊月二十,春节在1月31日) 所以“我水瓶属狗”并不矛盾。
不会。生肖只看**农历年份**,不看月份。 • 1995年闰八月,只要春节后出生,仍属猪。 • 2001年闰四月,只要春节后出生,仍属蛇。 闰月只是多出一个阴历月份,不改变年份干支。
国外医院给的出生纸只有阳历,要确定属相,需把阳历转换成北京时间对应的农历。 操作步骤: 1. 找到出生时刻的北京时间(注意时差)。 2. 查当年春节日期。 3. 按春节前后规则判断。 例如:洛杉矶时间1988年2月15日23:30出生,北京时间已是2月16日15:30,而当年春节在2月17日,仍属龙。
“春节没过,属旧年;初一一到,换新签。” 把这句口诀贴在冰箱门上,长辈再也不会算错孙子的属相。
用Python写三行代码即可:
from chinese_calendar import is_lunar_new_year_day
def zodiac(year, month, day):
return year-1 if (month,day) < (2, is_lunar_new_year_day(year).month*100+is_lunar_new_year_day(year).day) else year
核心思路:把春节日期当作分水岭,一行判断搞定。
属相是文化符号,不是法律身份。遇到官方表格要求填写生肖,可写“按农历计算”。若有人坚持“立春派”,礼貌告诉他:国家标准在那摆着,算命另说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