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司机之一次面对连续回头弯就发怵,其实用导航软件提前下载离线地图,把“避开限行”和“不走高速”同时关闭,就能看到系统推荐的山路轨迹。接着把路线分段: - 起点到山脚:多为铺装县道,保持60km/h即可 - 山脚到山腰:开始出现“之”字弯,时速降到40km/h - 山腰到垭口:坡度最陡,挂低挡位,时速30km/h以下 - 垭口到终点:多为长下坡,用点刹+发动机制动交替 这样分段后,大脑对距离和时间有预期,焦虑感会明显降低。

城市驾驶靠信号灯,山路驾驶靠预判。下面五个细节常被忽视:
山路对车辆的考验比高速更残酷,出发前花十分钟检查,能省两小时救援:
问:山路会车卡住怎么办? 答:先倒车找加宽点,没有就右侧车轮压土路肩,车身倾斜30厘米就能让出通道。
问:刹车突然变软? 答:立即连续点刹,同时降挡到二挡,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,靠边停车后检查刹车油是否泄漏。
问:大雾能见度低于50米? 答:开双闪+雾灯,时速降到20km/h,每十秒轻点刹车提醒后车,听到对向喇叭就靠右停车等待。

山路晕车多因左右G值变化大,试试以下 *** :
- 入弯前松油门:减少侧倾瞬间的加速度 - 出弯后缓加油:避免推背感叠加离心力 - 空调开外循环:保持车内空气新鲜,降低恶心感回到城市后,把行车记录仪里的海拔变化图、刹车次数、平均时速导出来,对比之一次和第五次跑同一条山路,会发现: - 海拔爬升超过1000米的路段,刹车次数从120次降到80次 - 平均时速提高5km/h,但油耗下降0.8L/100km - 乘客晕车反馈从“全程闭眼”变成“能看风景” 这些数据证明,熟悉路线+正确操作才是山路驾驶的核心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