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山是词语,而且是现代汉语常用词,收录于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等权威辞书。它由两个自由语素“大”和“山”构成,具有固定搭配、整体意义,可独立充当句子成分。

当二者组合后,意义并非简单相加,而是特指“体积或气势宏伟的山”,带有一定感 *** 彩。
“大山”属于偏正式,前语素修饰后语素,结构关系为“大→山”。这与“高山”“远山”同类,却与“山岳”“山脉”等并列式不同。
在“愚公移山”里,“大山”是实体;在“脱贫路上的一座大山”里,则隐喻难以逾越的困难。
答案是否定的。判断标准是能否整体进入句子并充当成分,而非“直白”与否。“大山”可直接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符合词的标准。
即使网友戏谑“大写的山”“山大了”,也不影响“大山”在规范汉语中的词汇地位。语言游戏与规范并存,是常态。

检索显示,“大山”出现频次位列名词前,搭配如“~脚下”“翻越~”“~深处”等,证明其高频、稳定。
人教版七年级课文《植树的牧羊人》写道:“他像大山一样沉默。”教材用例进一步确认其词汇身份。
| 语言单位 | 结构 | 是否词语 | 示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大山 | 偏正式合成词 | 是 | 大山深处 |
| 高山 | 偏正式合成词 | 是 | 高山流水 |
| 很大山 | 短语 | 否 | 这山很大山( *** 语) |
| 山很大 | 主谓短语 | 否 | 那座山很大 |
“巍巍的大山”里,“巍巍”已含“大”之意,可简化为“巍巍青山”。
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,词语的边界偶尔模糊,但“大山”凭借高频、固定搭配、整体语义,稳稳立在常用名词之列。下次再遇到“这是词吗”的疑问,不妨用“能否独立造句”这一试金石,答案往往就水落石出。
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