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,但买房本身并不能直接拿到永久居民身份,而是需要结合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(GIP)或家族办公室架构,并满足相应投资额度与商业条件。
新加坡移民与买房的真实关系
很多人误以为在新加坡买一套公寓就能自动获得绿卡,事实并非如此。新加坡的永久居民(PR)审批由移民局(ICA)主导,房产只是加分项,而非决定因素。真正能让高净值人士“买房+移民”落地的路径有两条:
- 路径A:GIP方案——投资至少250万新币成立或入股本地公司,并承诺三年商业计划;同时可购买住宅作为自住房。
- 路径B:家族办公室13U/13O——设立单一家办,管理资产规模≥5000万新币,雇佣至少两名投资专业人士,再购买房产作为家办运营场所。
需要准备多少钱?
1. 房产成本
新加坡住宅分组屋(HDB)、执行共管公寓(EC)、私人公寓(Condo)、有地洋房(Landed)四类。外籍人士只能买后三类,且需支付额外买方印花税(ABSD):
| 房产类型 | 核心中央区均价/尺 | ABSD税率 |
| 私人公寓 | S$2,800–3,500 | 60% |
| 有地洋房 | S$1,800–2,200 | 65% |
以一套实用面积1000平方英尺的市区公寓为例:
- 房价:S$3,000×1000 = S$300万
- ABSD:S$300万×60% = S$180万
- 律师费+印花税杂费:约S$1.5万
- 合计一次性支出:S$481.5万
2. 投资门槛
若走GIP:
- 商业投资:S$250万
- 公司运营资金:≥S$100万/年(3年)
- 个人生活费:约S$10万/年
- 3年综合现金流:≥S$580万
若走家族办公室:
- 资产管理规模:≥S$5000万
- 家办运营成本:S$80–120万/年(含工资、审计、系统)
- 首年启动资金:≥S$5200万
如何挑选“移民友好”的房产
区位:靠近优质国际学校与金融区
为了后续家办运营或子女教育,建议锁定:
- 第9邮区(乌节路-里峇峇利):顶级公寓、国际学校校车直达。
- 第10邮区(武吉知马-荷兰村):低密度洋房、新加坡美国学校。
- 滨海湾-珊顿道:步行可达各大投行,方便家办对接。
产权:99年 vs 永久地契
永久地契溢价约10–15%,但:
- 家族办公室常选永久地契洋房,可做长期资产配置。
- GIP投资者若3年后转售,99年地契公寓流动性更高。
申请流程时间线
- 前期准备(1–2个月):开立新加坡银行账户、资金入境、选定房产。
- 递交GIP或家办申请(1个月):准备商业计划书、资金来源证明。
- 原则性批复(4–6个月):ICA与金管局(MAS)联合审核。
- 完成投资与购房(3个月):完成公司注册、资金到位、房产过户。
- 正式获批PR(2–4个月):体检、录入指纹,领取蓝卡。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买房后多久可以申请PR?
A:必须先完成投资(GIP或家办),拿到原则性批复后再买房,顺序不能颠倒。
Q:可以贷款吗?
A:外籍人士更高贷款成数75%,但需通过金管局压力测试,且ABSD必须现金支付。
Q:PR获批后房产可以出租吗?
A:可以,但GIP方案要求主申请人在新加坡居住满一半时间,否则再入境准证(REP)续签可能受影响。
避坑指南
- 勿用空壳公司:GIP审核会实地抽查办公场地、雇员社保记录。
- 避免短期炒房:3年内出售房产需缴纳卖方印花税(SSD),更高12%。
- 资金路径清晰:大额资金须提前半年汇入新加坡,并保留完税凭证。
写在最后
新加坡的“买房移民”本质是高净值投资+商业落地的组合拳。只有将房产纳入整体财富规划,并满足官方投资与居住要求,才能真正把钥匙和绿卡一起拿到手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