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通过公司渠道移民新加坡?
新加坡以低税率、双语环境、护照含金量高闻名,但个人直接申请就业准证(EP)或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(GIP)门槛逐年抬高。于是,“先设公司、后转身份”成为曲线救国的主流路径:
- 用公司名义申请EP,最快3个月登陆;
- 公司正常运营后,可为配偶、子女申请家属准证(DP);
- 满2年再申请永久居民(PR),整体成功率比个人申请高40%以上。
如何甄别“靠谱”的移民新加坡公司?
自问:市面上机构动辄自称“ *** 合作”,到底看什么指标?
答:持牌、案例、续签率。
1. 牌照与合规性
- 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(ACRA)注册号必须可查;
- 人力部(MOM)颁发的Employment Agency License(EAL),有效期一年一续,过期即违规。
2. 真实案例库
要求机构提供近12个月获批的EP批文扫描件,注意遮盖隐私后仍能看到:
- 公司成立时间;
- 注册资本实缴金额;
- 申请人职位与月薪。
3. 续签与PR转化率
首次EP批下来只是开始,关键看第2年、第3年续签比例。靠谱机构敢公开:
- 续签成功率≥90%;
- 客户转PR比例≥60%,并列出行业分布。
新加坡移民公司费用多少?隐藏成本大起底
自问:报价从3万新币到15万新币都有,到底差在哪?
常见费用结构表
| 项目 | 基础套餐(SGD) | 高阶套餐(SGD) |
| 公司注册+首年秘书 | 2,800 | 2,800 |
| EP申请官方费 | 330 | 330 |
| 商业计划书撰写 | 包含 | 包含 |
| 挂靠本地董事(1年) | 3,500 | 3,500 |
| 真实办公地址租赁 | 无 | 6,000 |
| 税务与审计(首年) | 1,200 | 3,000 |
| 后续EP续签服务 | 1,500/次 | 包含3次 |
| 总价 | 9,330 | 15,630 |
隐藏成本提醒:
- 注册资本实缴:更低1新币可注册,但EP获批概率与注册资本正相关,多数机构建议10万新币以上,需冻结在银行;
- 个人薪资税:EP月薪≥5,000新币才能给配偶申请DP,对应个人所得税率约3.5%-7%;
- 公司运营支出:即使零业务,年审、报税、秘书费用至少2,000新币。
DIY可行吗?为什么90%的人仍选择中介
自问:自己注册公司、自己递EP能省几万块?
答:理论上可行,但踩坑率极高。
DIY三大死结
- 商业计划书:MOM审核重点已从“投资额”转向“商业可行性”。个人撰写的计划书缺乏本地市场数据,补件概率>70%。
- 本地董事风险:新加坡公司法要求至少1名本地董事。若找朋友挂名,后期出现债务纠纷,朋友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- 续签节点:第2年续签时,公司需证明有实际业务与本地雇员。DIY者常因流水不足被拒,前功尽弃。
2024年最新政策变动对费用的影响
2023年9月起,MOM启用COMPASS评分框架,EP申请者需在4大项6小项中拿到40分:
- 公司多元化(C3):若公司股东全是同国籍,直接扣10分;
- 本地员工占比(C4):员工少于25人时,本地PMET比例需≥35%。
政策直接推高中介成本:
- 机构需额外雇佣本地员工“凑分”,人力成本+8,000-12,000新币/年;
- 多元化股东结构需重新设计股权,律师费+3,000新币起。
如何砍价?移民公司不会告诉你的谈判技巧
自问:报价15万新币还能砍多少?
可议价模块
- 办公地址:若无需实际办公,可选共享工位,费用从6,000降至2,400新币;
- 后续服务打包:一次性签3年服务,续签费可打7折;
- 推荐返现:介绍第二位客户,中介普遍返5%-8%佣金,可直接抵扣尾款。
签约前必须写进合同的4个条款
- EP被拒退款比例:写明“官方拒批全退”还是“扣除 *** 规费后退”;
- 公司维护义务:明确中介需提供的年审、报税次数,超次收费上限;
- 本地董事责任险:若因公司债务牵连挂名董事,保险理赔额度≥50万新币;
- PR申请节点:约定第几次EP续签后启动PR,未启动的赔偿方案。
真实客户复盘:从签约到拿PR的18个月时间线
背景:国内跨境电商卖家,注册资本15万新币,选择高阶套餐。
- 第1个月:公司注册完成,股东结构调整为2名中国籍+1名新加坡PR;
- 第2-3个月:提交EP,月薪6,500新币,COMPASS得分45,一次获批;
- 第4-6个月: *** 2名本地运营,达到C4指标;
- 第7-12个月:真实业务流水18万新币,缴纳公司税1.2万;
- 第13个月:EP之一次续签,无补件通过;
- 第15个月:提交PR,第18个月获批,全程总花费约13.7万新币。
常见骗局预警:0元注册公司的陷阱
自问:广告里“0元注册、不成功不收费”可信吗?
答:羊毛出在羊身上。
典型套路
- 用虚拟办公地址注册,MOM抽查时无法提供租赁合同,直接拒批;
- 注册资本仅1新币,后期要求客户追加到20万新币,否则威胁撤销公司;
- “不成功不收费”指EP被拒不收费,但公司维护费、地址费照收,实际已花掉3万新币。
下一步行动清单
- 列出3家持牌机构,要求提供近半年EP批文;
- 对比套餐时,把隐藏成本折算进总价;
- 签约前用ACRA官网查询中介董事变更记录,频繁更换董事的机构慎选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