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html
叉烧包怎么做?新手也能一次成功的完整流程
很多人之一次做叉烧包时都会问:为什么蒸好的包子皮发不起来?为什么馅料干巴巴?其实,只要掌握面团配比、发酵温度、馅料收汁三大关键点,厨房小白也能做出茶楼级别的叉烧包。
一、面团的黄金比例与和面技巧
中筋面粉500g、温水260ml、细砂糖40g、猪油15g、耐高糖酵母5g、泡打粉3g,这是经过无数次测试后最稳定的配比。
- 水温必须控制在35℃左右,过热会烫死酵母,过冷会延长发酵时间。
- 猪油可用黄油替代,但成品香气会减弱。
- 和面时采用“三步加水法”:先倒2/3水搅成絮状,再分两次加入剩余水,最后揉至“三光”状态(盆光、手光、面光)。
二、28℃发酵环境的秘密
为什么有人用烤箱发酵功能还是失败?湿度比温度更重要。
- 在烤箱底层放一碗60℃热水,制造75%湿度。
- 面团表面盖湿布防止干裂。
- 判断发酵完成的标准:手指戳洞不回缩不塌陷,体积膨胀至2倍大。
叉烧包馅料怎么调?锁住肉汁的3个关键
一、选肉部位决定口感
梅头肉(肩胛肉)是更佳选择,肥瘦比例3:7,既有油脂香又不会腻。
处理步骤:
- 切成2cm见方的小块,太小会柴,太大难包。
- 用小苏打水浸泡10分钟去腥增嫩,比例是1升水加1茶匙小苏打。
二、秘制酱汁配方大公开
传统叉烧酱太单一?试试这个升级版:
李锦记叉烧酱3大勺、蚝油1大勺、生抽2茶匙、老抽1/2茶匙、蜂蜜2大勺、玫瑰露酒1茶匙、红曲粉1/4茶匙(天然色素)
关键技巧:
- 蜂蜜分两次加,之一次与肉同腌,第二次收汁时提亮。
- 玫瑰露酒在关火前10秒淋入,高温挥发后留下花香。
三、勾芡的黄金时刻
馅料太湿会破皮,太干又噎人。如何判断勾芡时机?
当锅中酱汁起大泡变浓稠时立即关火,加入1:1的水淀粉(土豆淀粉更透亮),快速搅拌至能挂在铲子上缓慢滑落的状态。
包制与蒸制的终极细节
一、15克皮+20克馅的完美比例
用30cm直径的蒸笼为例,每个包子生坯重量控制在35克左右,蒸好后刚好是一口大小的港式标准。
包法要点:
- 捏褶时右手食指固定中心点,左手拇指推送面皮,每转一次捏一个褶,18个褶为更佳。
- 收口处要留小拇指尖大小的开口,这是叉烧包标志性的“开口笑”。
二、二次发酵的陷阱
很多人忽略这一步,导致蒸好后包子塌陷。
正确做法:
- 包好的包子放在裁成圆形的烘焙纸上,间隔2cm摆入蒸笼。
- 盖盖子静置20分钟(夏季)或30分钟(冬季),观察体积膨胀0.5倍即可。
- 如果表面出现明显气泡,说明发酵过度,需立即开火蒸制。
三、大火蒸与虚蒸的精准计时
水开后上锅,大火蒸8分钟,关火焖3分钟,这是针对35克生坯的通用时间。
特殊情况处理:
- 如果包子重量超过50克,每增加10克延长1分钟蒸制时间。
- 竹蒸笼比不锈钢蒸笼缩短1分钟,因竹笼透气性好。
常见问题快问快答
Q:为什么蒸好后包子皮发黄?
A:检查是否用了含铝泡打粉,建议改用无铝双效泡打粉。另外,红曲粉用量超过1/2茶匙也会导致颜色过深。
Q:馅料可以提前做好吗?
A:调好的馅料冷藏可保存3天,使用时需回温至室温再包制,否则温差会导致发酵不均。
Q:没有猪油用什么代替?
A:可用无色无味的玉米油,但成品会缺少动物油脂的香气。更推荐用鸡油,风味更独特。
```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